“自由出行,空氣因你而新鮮”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這句廣告語。事實上我國從很早開始就致力于大氣環境的保護,因此諸如這類和空氣質量有關的公益廣告非常多。而時至今日,在社會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整體空氣質量也收獲了一個相對可觀的成果,看到天氣預報上顯示的空氣質量優甚至會讓我們的出行都倍感愉悅。但是你知道嗎,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呼吸的空氣仍有可能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空氣質量標準。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新版空氣質量數據庫,該數據庫中的信息從超6000個城市、城鎮和村莊采集獲得,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而在這份數據庫中,反映了一個并不樂觀的現象——99%人口吸入的空氣污染度超出了空氣質量標準上限,并且,這些存在污染的空氣中,普遍存在可滲至肺部深處、進入靜脈和動脈并發病的微粒。
說到這里或許許多人會發出疑惑,“如今的空氣質量標準不是已經納入PM2.5和PM10了嗎?”事實上,這一切和另一個空氣污染物——二氧化氮有關。
不同于2018年發布的數據庫,此次的數據庫將二氧化氮納入了考量標準。二氧化氮是一種常見的燃料燃燒后的副產品,這也就是說,包括汽車交通在內,我們生活中涉及燃料燃燒的過程都會產生二氧化氮。而二氧化氮進入人體后會直接影響人體的呼吸,具體來說,當我們長時間暴露在二氧化氮環境下,可能會出現咳嗽、氣喘和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還會引發等較為嚴重的呼吸道。
此外,由于二氧化氮的產生與交通業、農業、能源產業都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對于許多空氣質量看起來還行,影響同樣很嚴重。
而從現階段來說,想要實現二氧化氮的治理是一個并不算難,但是要長期進行并不斷優化的過程。一方面,如今的燃料脫氮技術已經可以從源頭控制燃料燃燒后廢氣中二氧化氮的含量,另一方面,二氧化氮的捕捉難度也不算高,因此可以實現系統性的治理工作。但與此同時,建設更加全面的大氣質量監管系統,進一步推進綠色能源發展對于消除二氧化氮的污染問題,又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總得來說,面對這次世衛組織公開的數據,我們不能輕視,但也不能過于悲觀。從發展來說,由于雙碳計劃的關系,各國都在強化空氣治理以及綠色能源產業的推進,而這些基本措施,對于二氧化氮的治理也是有促進作用的。